
11月13日,北京举办的2025年6G发展大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披露,我国已形成超300项6G关键技术储备。这些6G关键技术储备源于体系化推动的6G系统设计、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,并通过广泛的技术征集活动凝聚而成,由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百余家单位合力攻关,标志着我国6G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,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大会披露技术储备关键信息
此次6G关键技术储备的成果发布,是工信部推进6G创新发展工作的重要阶段性总结。我国通过体系化推动6G系统设计、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,广泛开展6G技术征集,最终形成了超300项的6G关键技术储备。
张云明在大会发言中指出,当前6G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,已突破传统移动通信范畴,其技术体系呈现通信与智能、感知、计算、安全深度融合的特征。
技术特征:融合创新与协同攻关成关键
协同攻关模式为技术储备提供重要保障。目前,我国汇聚了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百余家单位合力,组织全球主流设备企业全面参与6G技术试验。
产业协同:全球合作与生态构建并行
在国际合作方面,我国的6G推进组已与欧洲6G-IA、韩国6G论坛等组织深化交流合作,共同推动6G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。
未来展望:技术转化与标准研制同步推进
面向后续发展,张云明表示,要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融合技术方案研究,一-体推进技术研发、标准研制、试验验证、应用培育等工作。同时,应深化移动通信产业和关联产业融合创新发展,强化资源集聚和产业协同。
此外,将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6G发展动力和需求差异,加强6G技术、标准、频谱等重要问题的国际协调,深化在标准制定、产业推进、建设应用等方面的合作。
此次超300项6G关键技术储备的形成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,标志着我国在6G研发上取得积极进展。今年是6G标准化研究全面启动之年,这一成果不仅为我国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,也将通过全球合作推动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。
鼎合投研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